当前速讯:高产又抗虫!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揭示植物抗虫分子机制
【资料图】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造成损失最重的害虫,严重危害我国及世界水稻生产。培育抗虫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防治害虫的手段,但植物抗虫的分子机理却一直不明。
6月14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何光存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自然》发表《三蛋白互作自我调节寄主植物抗虫性》,首次鉴定了一个被植物免疫受体识别的褐飞虱唾液蛋白,并揭示了BISP-BPH14-NBR1互作精细调控水稻抗虫反应的分子机制,提出了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实现抗虫育种的新策略,对水稻抗虫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BISP调控水稻免疫反应工作模式图
(总台记者倪晶依)
上一篇:天天热资讯!注意!美芝股份将于6月30日召开股东大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资讯
- 当前速讯:高产又抗虫!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揭示植物抗虫分子机制
- 天天热资讯!注意!美芝股份将于6月30日召开股东大会
- 兰州市全面启用!
- 监管层年内发出上千份“罚单” 信披违规案例居首 全球要闻
- 2023天津中考交通管制时间+路段 天天时讯
- 天津市集体户迁移至新单位或相应人才集体户怎么办理
- 内容正在升级改造,请稍后再试!_环球报资讯
- 吴易昺获个人草地巡回赛首胜
科技
-
珠海社保分几档都是多少钱?珠海社保缴费基数20232023-01-13
-
大山深处的书香春节2022-02-07
-
天津:男子涂改核酸证明进火车站被拘留2022-02-07
-
降雪致青海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2022-02-07
-
广州番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疫情防控管理区2022-02-07